万志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撑种业创新

发布时间:2024-04-23 15:51:05 来源: sp20240423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需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持续推进种业创新攻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于农业现代化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种业振兴意义重大。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只有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良新品种,才能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粮食生产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从建设农业强国的角度看,只有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研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才能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角度看,种业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广耐逆性强、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种业振兴离不开创新驱动,而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事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护知识产权对激发创新主体动力、形成良好创新环境、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赋予创新者享有法律上的权利,保护创新者的权益,进而激励育种创新,是种业创新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强制许可、开放许可等有助于种业创新成果推广,是种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遏制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农民利益,是全面净化种业市场环境的“必选项”。

  近年来,随着新修订的种子法的贯彻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形成一套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行为的组合拳,加快完善种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鼓励和保护种业原始创新,有力促进了种业振兴,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对标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包括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执法力度有待加大、司法质效尚需提升、全民守法还需推进等。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维度全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形成全链条、全流程保障的大保护格局,让侵权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营造种业创新有活力、发展有动力、市场有秩序的种业振兴氛围。

  一是要提高种业知识产权立法保障水平。我国现有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存不足,难以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制约了种业原始创新,亟待提高立法水平。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适时制定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全面推进种业振兴夯实法治基础;制定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实施办法,明确标准,分类施策,稳步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配套制度,补齐制度规范漏项,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与实施效果。

  二是要促进种业知识产权严格执法。近年来,种业知识产权执法成效明显,执法手段和能力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协作执法“堵点”未打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大、执法能力建设不够等问题。为此,应强化协同执法,加大种业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重拳出击,整治到底,形成震慑;强化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储藏、进出口等全链条多部门协同监管;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手段为行政执法提供信息保障。

  三是要提升种业知识产权司法质效。近年来,为提高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制定了系统性司法解释,但仍存在举证难、鉴定难、威慑不足等问题。为此,应积极运用涉及种业知识产权相关案件集中管辖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提高司法保护水平;切实完善司法措施,解决取证难、鉴定难问题,提升司法保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权利人维权难度;加大赔偿力度,对于故意且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充分发挥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专家等制度作用,提高审判质效。

  四是要推进种业知识产权全民守法。全民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守法,是种业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社会基础。应加大种业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和培训,培养经营主体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维护法治权威;建立企业自律和信用建设机制,发挥种子行业协会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引导规范企业行为;实施种业知识产权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完善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收集违法线索,强化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助推种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贵州新发展理念与多党合作高端智库研究员 万志前) 【编辑:李岩】